您的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行业资讯

卫星报废如何处理,“太空拖船”或是终极解决方案

行业资讯 / 2022-01-08

2009年2月10日上午,俄罗斯已经报废的宇宙-2251卫星,与美国的铱星33在空中相撞。两颗卫星瞬间解体,不仅两颗卫星当场被撞碎,还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,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。


要知道,截止到2003年底,人类已经发射的卫星数量,就超过了5000颗,而还在继续工作的卫星数量,还不及总量的一半。

地球的上空轨道数量是有限的,如果长此以往,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达到寿命,新发射的卫星很可能会面临无轨道可用。


为了解决太空轨道的问题,科学家们绞尽脑汁,想出了两个办法,分别是“天葬”和“火葬”

简单地说,就是在近地轨道的卫星,当卫星到达寿命后,就让其坠入大气层,在大气层的作用下,让其烧毁,以达到消除的目的。对于那些离地球较远的卫星,当这些卫星失效后,就让其到达更远的轨道,将有用的轨道腾出来。


各国的航天机构也很愿意这样做,一方面计算一条新的卫星轨道,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,另一方面,向国际空间组织申请新的卫星轨道,也需要时间,还不如将有限的轨道,进行高效利用。

不过,科学家们很快又发现一个新的问题,并不是所有的卫星在报废后,都具备变轨能力。有些发射时间比较久远的卫星,本身就不具备这项功能,而有些卫星在寿命期限内,就会因为种种原因失去控制,对这部分卫星又该如何处理呢?


如果能利用其他航天器,对已经报废的卫星进行回收,或者让其被动地进行“天葬”、“火葬”,岂不是就能彻底解决卫星带来的太空垃圾问题吗?

包括欧美在内的很多航天机构,都在研究这项技术,如果弗莱厄林描述的对已报废的北斗二号卫星的变轨处理属实,那这将成为人类解决卫星太空垃圾的一个新起点。


借助这项技术,已报废和失效的卫星,就能点对点清除,让地球轨道变得更加干净,不是更好吗?

不过,美媒这次是彻底着急了,甚至要求提高此类技术的透明度,建立行为规范。说白了,就是看到SJ-21卫星的优秀表现后,内心酸了。


人类对太空的探索,从未止步,而航天科技的发展,也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,岂能因为谁在某项技术上领先,就从羡慕转换为嫉妒呢?

我们反倒希望SJ-21卫星,真的具备“太空拖船”的能力,这不仅是航天技术上的进步,也是人类太空探索的一大步。